众安在线、众安新闻客户端“剧场免费送货上门,演出精彩,感谢政府一直为我们着想!”刚刚看完演出的村民李学林难掩兴奋之情。近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东芦芦剧在马鞍山市溧阳镇万寿村演出。铿锵的锣鼓声、古典的歌声,让小村庄充满了欢声笑语。在万寿村,和县鲁剧团的演员们身着色彩缤纷的服装,脸上涂着彩绘,用精湛的演技将剧中人物的悲欢离合演绎得淋漓尽致。观众们屏息凝神,欢呼雀跃,互相欢呼。 “我们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东鲁鲁剧为表演主体,每年开展‘送戏进万村’演出68场。”王学利 副总经理和县鲁剧团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不仅弘扬了地方戏曲的活态传承,更将极具思想艺术特色的优质剧目直接送到发展群众家门口,让村民共享文化发展的成果。” “让村民的生活充满乐趣、充满活力,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县拉雅镇万寿村党支部书记孙道珍表示,伴随着重阳节等传统节日,该村不断深化“送戏进万村”活动,让“文化节”真正惠及全村老少。这场万寿村的“文化盛宴”是安徽“送戏进万寿村”活动的一个缩影。在安庆,黄梅戏《驸马》悠扬的曲调引得戏迷们跟着唱;在苏州,热情奔放的梆子戏也赢得了阵阵掌声从家里。截至目前,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已组织剧场演出15000余场,线上线下观众总数超过1500万人次,实现文化惠民全面覆盖、精准直达。 “发送Play+”增添了无尽的精彩。如何让“送戏”更受大众欢迎?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的创新探索给出了答案。通过实施“十亿”计划,实施10个省级、100个市级、1000个县级“送戏”示范演出,实现“群众订购、政府采购、剧团送”,每场演出的观众人数大幅增加,有时单场演出吸引近万人观看。在采购过程中,各地严把质量关。以休宁县为例,严格设置严格准入门槛,将部队资质、演员水平、过往口碑等全面纳入评价体系,从源头上“保障”演出质量。更引人注目的是“发送播放+”所带来的事半功倍的效果。歌剧院走进美丽的地方、街区、文化公园和商业综合体,为超过80万人提供服务。春节期间举办“秀美秀·7天过年”,带动景区、街区文化旅游消费突破9000万元。 “百佳地百黄梅”活动覆盖4A级以上美景,配合演出举办“四季乡村晚会”、“四季乡村歌”1500余场,现场销售农特产品超过7000万元,实现了文化与经济的同步文化融合。麦克风开发。 “戏曲+茶”、“戏曲+采摘节”、“戏曲+美食节”等戏曲演出新场景不断拓展,为农文旅融合注入新动能。在行政保障方面,该省建立了“送戏万村”管理平台,建立服务反馈和群众满意度评价体系,对“送戏”演出进行实时监控,确保演出质量。其中,休宁县创新性地采用“现场走访+云监管+档案查看”模式,实现封闭式全程管理。已收集153张满意单,好评率达100%。和美村的“戏曲”更有灵魂。金秋十月,黄梅戏表演队走访谭家桥镇四个村庄,连续呈现四场文化节。 《泼水》等经典剧目《马前》、《梁赵联姻》正在上演。在东黄山村茶林社区,社区与小镇融为一体,共同赏戏,充分展现了长三角文化融合的独特之美。观众们一一欢呼鼓掌,不少看戏的人跟着唱起经典咏叹调。“送一场秀,带一个村” 每当有演出,村民们看完演出后,都会早早地聚集在广场上,畅谈亲情、友情。戏曲舞台已成为沉迷乡愁、促进团结的重要载体。“送戏下万村”活动不仅是一场文艺演出,更是弘扬中华伟大传统文化、培育公民新风气的重要载体。通过大众化的形式,传承中华传统美德。 比如孝顺、爱情为亲人、为观众勤俭诚信,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在欢声笑语中,文明新风顺着戏蔓延开来。全省致力于乡村振兴和乡村文明,创作编排了《司法春风温暖万家》《书香黄鹭新时尚》《天上掉馅饼? “还有200多部贴近生活的好剧,以艺术的形式弘扬正义。同时,省文化和旅游厅与农业农村、公安、交警、民政等部门合作,发放文艺晚会材料900万余份,让党的现代理论、农业人民、安全生产等内容深入人心。”鲁剧、豫剧……精心准备的“文化节”送上“百姓家门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