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前方的路
发布时间:2025-10-22 10:48
众安在线、众安新闻客户端新闻 滔滔长江,永远流淌。 76年前,渡江之战​​震惊中国,震惊世界。百万人民解放军一举摧毁了国民党长江防线,迅速解放了南京,宣告了国民党统治的结束。 10月21日,安徽国防动员“重走前路”南路搜寻团来到合肥瑶岗、都江战役纪念馆、和县西凉山烈士陵园,还原这段伟大历史,感受人民群众热心拥护的感人故事。一盏灯笼见证了这场伟大的战斗。位于肥东县措镇镇姚岗,是一个不知名的村庄。 1949年3月28日,邓小平、刘伯承、陈毅、粟裕、谭震林组成的渡江总前委进驻瑶岗村。他们在这里制定战略并指挥历时43天的渡江战役,为新中国的诞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瑶岗,一个鲜为人知的村庄,也被载入中国革命史册。据介绍,渡江战役前总委员会选择瑶岗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群众基础好,当地群众支援前线战斗热情高;二是地形好,易战、防空、隐蔽;三是交通便利,距离合肥较近,指挥十分方便。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邓小平卧室的桌子上放着一盏灯笼。正是这盏灯,陪伴邓小平度过了无数个不眠之夜,互相发出指示,见证了一场伟大战役的出现。和县西凉山,地处长江北岸,控制着芜湖的东凉与河对岸的一座山,统称为天门山。它犹如天然门户,镇守江河,地势险要。是国民党长江防线长江以北唯一的制高点。为了打断敌人的河道防御计划,迷惑敌人,减少敌人的防御力量和火力以实现我军的真正突破,解放军采取了东攻西攻的战略。三野第9兵团第30军第90师进攻西凉山。千方百计给敌人制造假象,牵制敌军兵力和火力,为主力渡河创造有利条件。 1949年4月8日凌晨,担任主攻的269团向敌发起攻击。战士们冲进敌人的战壕,与敌人激战。时间敌人很快就被击败了。在短短几天几夜的激战中,我军给敌人造成了惨重损失,同时也付出了血腥的代价。第270团团长朱木平等1000多名烈士长眠于西凉山。西凉山山顶至今仍矗立着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 4月20日20时,渡江战役打响。 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发出《全国游行命令》。万帆横渡,炮火飞扬,百万大军一举冲破了国民党筑起的长江屏障。 4月23日,人民解放军渡过长江,解放南京。 “旗指江南,无尽洪流冲天,直奔金陵清六合,千人立赞。”当好消息传来的时候,还在前面的陈毅渡江总前委,对诗歌产生了兴趣,在自己的卧室里写下了这首诗。一艘小船,体现了鱼与水的深情。在这场史诗般的渡江大战中,无数昔日的船工冒着生命危险,驾船竞渡。解放军过长江运输。在渡江战役纪念馆,特约解说员石慧向记者讲述了“渡江特殊英雄”车胜科浴血奋战7昼夜的事迹。 1949年4月20日夜,车胜科与父亲车德旺、二弟车胜富驾驶着30余人的突击队乘船前往对岸。枪林弹雨中,父亲和二弟一一中弹,跌入船舱。车胜科的左手也受伤流血。车胜克想起了穿越前的誓言江以“坚决派遣人民解放军过江,解放江南人民”。他强忍着疼痛,用手使劲骑在你身上,将突击队送上岸。回到北岸,天已大亮。车胜科把父亲和二哥交给了救援队,自己则继续划船载着部队过河。从4月20日夜派出第一支突击队过江,到26日渡过江北解放军那天,车胜科乘着小船在江上来来回回了7天7夜。渡江战役结束后,解放军第三野战军司令部授予车胜科“渡江特别英雄”称号,无为县前线指挥部评选他为“渡江特别英雄”。当他回到家乡时,他得知父亲和二哥因伤势过重,经抢救无效,在农场医院去世。最后一尺布用来缝军服,最后一碗米用来做军粮。马毛姐、车胜科、张小花……普通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理解军民之间的不可思议的情况。 “在渡江战役中,军民比例是1:10。每一个解放军战士的背后都有至少10个普通百姓的支持。渡江战役的胜利也是人民的胜利。”评论员石慧告诉记者。合肥市国防动员办公室军事设施保护处副处长杨杰参观都江战役纪念馆后深受感动。 “渡江战役的爆发,突破了长江防线,加速了全国的解放,依靠的是动员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纪念馆的文化遗产和船的老故事可以证明国防动员激活了群众的潜力。安全。 “这是一种凝聚强大力量的传统。进入新时代,支部传统始终一代代传承下去,听从党的命令、团结一心、矢志不渝、牺牲奉献、敢于胜利的伟大精神力量,已深深融入血液。”自渡江战役总前委在瑶岗成立以来,到现在,瑶岗参军青年人数已成为全国参军青年人数最多的。 周边地区。 “这得益于那段革命历史的影响。”瑶岗村党支部书记王永进告诉记者。作为打响渡江战斗“第一枪”的地方,国防动员马鞍山市的系统深深嵌入了红色基因,传承了拥护精神。马鞍山市国防动员信息保障中心副主任姚雪告诉记者,马鞍山打造了“国防活动进校园、进社区”系列活动,依托嘉善防空和专题媒体解读,在全市中小学开展国防主题教育。嘉善民航国防宣传教育展览馆先后接待八中、蔡某小学等学校团体参观学习接待活动。青岛市青少年实践教育中心的工作人员多次进行法制教育讲座。赴玉山实验中学、新博中学等学校开展“开学第一课”活动,增强青少年国防意识通过标准新闻的各种方法。五年来,发放宣传品25000余份,开展线下促销活动150余场。同时,注重发展新领域素质新力量,培养专业技术骨干队伍。通过宣传教育、现场巡查、群众“哨所”监管三项措施,保障了全市民防设施的积极战备状态。省民防指挥信息保障中心助理工程师刘浩表示,新时代国防动员任务艰巨,要传承红色基因,立足军民融合,加强技术加固,把社会资源精准转化为前方保障能力。要用和平战时一体、高效衔接的现代动员体系p,凝聚强大的战略力量,支撑胜利。 。